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高度——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纺织行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与引领能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11月12日,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2024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
中国纺联副会长端小平主持会议。
2024年度中国纺联科技奖共评选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共计59项,桑麻学者奖4人。在5项自然科学奖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3项技术发明奖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5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37项;桑麻学者奖分别授予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胡旭东、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刘琳、东华大学教授王宏志、西安工程大学教授武海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行业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创新又激发新产品、新业态乃至新产业不断涌现,为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扎实的科技基础。
自2004年启动以来,中国纺联科技奖已累计奖励2224项科技成果,其中一等奖265项,二等奖943项。这些成果以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应急安全、海洋工程、生命健康、人民生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纺织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路径。纺织行业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责任,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是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纺织行业要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纺织科技强国建设。
顾秀莲副委员长勉励纺织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自觉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致辞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动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纺织领域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我国纺织工业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和发展韧性,实现了产业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并存的跨越——高性能纤维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产能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化纤、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实现由净进口到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根本性改变。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表示,当前,科技浪潮汹涌向前,装备技术、先进材料等关键创新不断延伸广度、拓展深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整个创新范式的变革。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渗透、多领域融合的科技发展趋势下,纺织行业处在技术轨道变迁和产业质态跃升的关键阶段。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高度,需要行业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与引领能力,在“技术—要素—产业”传导中,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加快培育以科技、文化、绿色、健康为内容的纺织新质生产力。今年的获奖成果项目,充分体现了当前前沿技术和市场创新的趋势,具有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潜力与实力。
中国纺联副会长李陵申介绍,2024年中国纺联科技奖总授奖比例为28.0%,比2023年下降8.8个百分点,竞争难度加大,奖项含金量增加。
今年的获奖项目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坚持四个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二是凝聚人才资源,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技创新核心力量,获奖的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占67.8%。三是注重协同研发,产学研用融创取得显著成效。获奖项目多为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其中企业牵头项目占比达到45.8%,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显著加强;获得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在近三年实现直接销售收入1638.8亿元,新增利润86.6亿元。
中国纺联副会长陈大鹏宣读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授奖决定。
大会向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颁奖。
顾秀莲(中)、孙瑞哲(左一)和常州市桑麻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杨大伟(右一)为桑麻学者奖获得者颁奖。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桑麻学者奖的获奖代表王宏志、王栋、刘子斌、胡旭东分别发言。
虽然取得了一批新的创新成果,但我国纺织工业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在高端材料、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突破。何亚琼表示,面对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未来纺织科技创新应聚焦四个方向:坚持数智化方向,顺应发展之“势”;坚持融合化方向,拓展发展之“域”;坚持绿色化方向,夯实发展之“基”;坚持品牌化方向,筑牢发展之“魂”。
孙瑞哲提出,放眼未来,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要顺应改革要求,坚持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强化纺织特色和价值高度,脚踏实地推进学术引领与实践转化。一要突出战略导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推荐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强化行业重点和跨领域协同攻关,推动融合创新与创新融合。二要坚持科学评价,严格规范奖项推荐、提名、评审、授予全过程,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三要强化品牌发展,严格控制授奖率在30%以内,确保奖励含金量。
(来源:中国纺联科技部)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